1. 西电汇报
1. 概念
雷达感知成像相比于光学成像不是那么清晰。
雷达目标识别是通过分析目标的特征来实现的,和光学目标识别其实是类似的。
无线通信,6G 传输带宽增大,时延变低,工作频段升高,空天地海一体化
所以雷达通信发展趋势相同,频谱重叠,利用通信系统做感知可能。
2. 雷达感知技术研究现状
- 主动雷达感知,军用雷达(用途多,探测距离远)和民用雷达(探测飞鸟,地表形变检测,车载成像与感知,THz雷达安检成像,生命体征感知,毫米波/THz的手势识别,终端感知成像,毫米波连续波雷达2D-SAR成像)
- 被动雷达感知,基于FM,电池,无线通信,GPS,只是单纯利用,无合作
- 雷达通信一体化,波形设计,感知通信性能的联合优化,资源的分配
3. 挑战
科大陈力老师汇报
为什么要融合:
- 系统架构:射频前端和处理部分
- 信道特性:sub6G和毫米波频带都有公共的部分
- 信号处理:神经网络和高速FFT上都会用到
5G:垂直行业的融合和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
通感融合的场景:室外和室内
前期工作:
- 感知辅助通信:利用感知信息降低毫米波链路建立和调整的开销。基于用户位置信息的波束赋性策略,SVM;姿态辅助的波束赋形
-
通感系统的共存,频谱和功能的共存,频谱共存:如何有效的干扰消除与管理?
基站与雷达协作达不到,无协作和少协作实现频谱共存。
- 通感一体化,设备复用:
基本上不会影响雷达,速率不会太高,因为雷达脉冲的频率不会太高。
把脉冲雷达和OFDM结合。对雷达和通信都不是很好,对于雷达,脉冲更宽,模糊距离变大,对于通信,牺牲很大。
通感融合的一点思考:
脉冲体制更有优越性:
短距同感一体化基于脉冲体制。
UWB脉冲